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志学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王志学: 浅谈齐白石艺术与齐白石精神

2024-05-07 13:57:0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我们一直在说传承齐白石艺术,弘扬齐白石精神,那么,齐白石先生的"艺术"与“精神”到底是什么?我的理解是:

白石艺术就是“真、善、美”三点;

白石精神也是三点:一是勤奋刻苦的精神,二是甘于寂寞的精神,三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3daecb90ea8b4c687959346a6c6dc5a4.png

齐白石(1864年——1957年)

下面我就分两部分谈一下学习体会:

第一部分:白石艺术

“真、善、美”是齐白石艺术的内涵,也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

(一),齐白石艺术的真情实感。

齐白石先生从民间走来,集中融合了文人画的精华与民间艺术的活力。他的作品是真实的,从不画没见过的东西。

白石老人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因为写生才能认真地观察描绘的对象。他在《诗草》中说到:“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故与可以烛光取竹影,大涤子尝居清湘,方可空绝千古。匠家作画专心前人伪本,开口便言宋元,所画非所目见,形似未真,何况传神。为吾辈以为大惭。”又在画上题道:“作画贵写其生,能得形神具似即为好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4e09a1946e923d87c3562d0cc430940b.png

《芭蕉书屋图》     齐白石作

白石老人写生的功夫非常深,所以他的作品中都具备物象的高度真实感。他四十岁以后五次出游,游历了半个中国。这些祖国的名山大川,开阔了他的胸襟。同时,他在家里养鱼、种花木,对花鸟虫鱼在外形和神态上作过深入的观察。白石老人在创作过程中,态度是非常严肃的,一笔一墨都有客观根据,与单纯玩弄笔墨根本不同。他在自写的小传里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只有鳞虫中之龙未曾见过,不能大胆为也。″

举两个例子:

1,有一次,齐白石画芭蕉叶子,他画好了两边叶子,在画到中间的叶子时,忽然下不去笔了,自言自语地说:"这叶子是向左还是向右?"于是,他就不画了,出去看芭蕉,不看清楚决不下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9ff32797da0bad7e2d8edc34ca05c2fb.png

《芭蕉青蛙》        齐白石作

2,白石老人五十八岁(1920年)时,梅兰芳先生从他学画。梅家牵牛花有很多种类,花有很大的,特别好看。从此,老人画牵牛花有的如小碗大,并有题句道:"百本牵牛花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不久的一天,可巧被画家姚华看到了,认为没有根据,胡涂乱抹,单纯玩弄笔墨。白石老人就特意同他到梅家看花,看完花后,姚华非常惭愧,从此也就更加佩服白石老人在创作上认真严肃的态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148c1a2c43b72db54f4dab912251828a.png

《牵牛草虫》 齐白石作

正是这种求真、求实的思想,使这位出身农民,来自农村的大艺术家手下的作品,总是充满着真情、真诚的意趣和乡野泥土气息。

(二),齐白石艺术的善良之心。

齐白石大师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其画作也同样如此。他和小鸡、蜻蜓、麻雀、青蛙、小鱼、翠鸟、花朵树木亲切对话,真情实意尽在画中。他给画的题跋中,如:“家雀家雀,东剥西啄。粮食仓空,汝曹何着?”这是与家雀的对话,齐白石先生和它们,多象是老人和孩子之间的交流!

一幅《灯蛾图》最能揭示白石老人的善和他对自然生命的爱:一盏老式油灯,用通草作芯,灯火微明,照着乡村土屋,趋光的飞蛾扑向跳跃的焰火,被烧灼,被粘在油盘里。晚年的齐白石一再画灯蛾,或许是怀念宁静温馨的家乡之夜,其怜爱之心也油然而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319b134707e0837141c620724af54109.png

《灯蛾图》        齐白石作

齐白石《灯蛾》诗说道:“园林安得锁苍茵,霜叶如花秋景新。休入破窗扑灯火,剔开红焰恐无人。”(唐诗:剔开红焰救飞蛾)。“剔开红焰恐无人”是《灯蛾图》常见的题句。白石老人的恻隐、善良之心流露在笔端。

生活中的齐白石憎恶吃庄稼的蝗虫,在画作中蝗虫则转化为怜爱对象;麻雀啄谷,老鼠盗洞,均为人类诟病,齐白石也痛恨不已,但他笔下的麻雀、老鼠,都变成有趣的生命,并不让人恼恨,反而觉得可亲、可爱、有趣。

有一幅《小雀图》,画一个小鸟立在石头上,画上题道:“乱涂一片高撑石,恐有饥鹰欲立时。好鸟能飞早飞去,他山还有密低枝。”他劝小鸟及早离去,避开捕食的饥鹰,多么善良的老人!白石老人画的老鹰站在松石上,是雄健的、敦厚的,他笔下的万物都用善良仁慈之心予以表达。他画两只小鸡抢食吃,题目都是"他日相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1b06bda5518b8628a867b754c39fe4f4.png

《他日相呼》       齐白石作

(三),齐白石艺术的自然之美。

当我们打开白石老人画作时可以发现,无论是大家都喜欢的蜂蝶,还是不受欢迎的蟑螂、蚊子,在齐白石先生的艺术加工下,都以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通过品读白石老人的作品,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画家心灵中所追求的那种自由、纯真、意趣的境界,一种淳朴率真的美感扑面而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47ffa2741967713c0f1b93bce1df6925.png

《枫叶秋蝉》       齐白石作

白石老人画枫叶和秋蝉,用墨笔画枝干,胭脂洋红写红叶,秋蝉用工笔刻画,一片片红红的枫叶如花胜火,栩栩如生的秋蝉在枝头鸣唱,整个画面明快,对比强烈,使观者感到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领悟到了一种韵致、美感和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生命的自然之美。

白石老人笔下的画境与诗境、情趣与理趣,凝聚成作品美的魅力,也表达了他醉心于生命及大美自然的情怀。他主张作品“艳而不娇妖”,艳中求雅、求美。他画寿桃、樱桃、荔技、红梅、牵牛花、牡丹、万年青、庙宇等,喜用纯度高的红、黄、绿、蓝、紫色。他强调对比,使画面响亮、明快、富于刺激,显示出活力的美;他喜爱洋红色,浓艳明亮胜过朱砂,如画樱桃、荔技、牡丹等,以纯洋红配浓墨的盘子、竹篮、枝叶,鲜艳欲滴,显示出浓郁沉厚之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8fabba776c5ddce88d8891e1f3519f1f.png

《大荔图》 齐白石作

白石老人一生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礼赞生命,对祖国山川、江河,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以“真、善、美”的心态和情感,创作了大量充满旺盛生命力的作品,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续写了一页卓越而璀璨的篇章!

第二部分:白石精神

(一),勤奋刻苦的精神。

齐白石先生1864年生于湖南湘潭一个穷苦人家,他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中,以“诗、书、画、印”全面精湛的艺术造诣,独步于20世纪的中国画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a2c9c01378e031aee22ec29eec6ec0f1.png

《虾》      齐白石

大家都知道白石老人画虾很有造诣,他之所以能把虾画的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并不是偶然形成的。他在家里养虾,每天观察虾的游动、嬉戏、捕食,把这些动态刻画下来。白石老人不仅画虾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在画草木虫鱼上也是深入研究、写生创作。他的这种细心、认真、勤奋刻苦的态度,是他的艺术走向辉煌的奠基石。

(二),甘于寂寞的精神。

齐白石先生曾说:"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作画需要勤奋、需要悟性,更需要耐得住

寂寞,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者难以成就大业;能否坚守寂寞之道,将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去,才是艺术成功的关键。齐白石先生在近70年的艺术生涯中,心无旁骛地"不叫一日闲过″;他没有常人般的享乐,不喜应酬,不慕奢华,"诗书画印”就是他最大的人生乐趣。他是一位既勤奋悟性又高的艺术家,更是一位甘于寂寞埋头创作的艺术耕耘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ebde3b08630faa73a6a52a36ca71b3f3.png

《三友合集》序言 齐白石作

白石老人将艺术人生称为“寂寞之道”。有这样一个例子:1952年,诗人艾青带了一幅画请85岁的齐白石先生鉴定。齐白石说:“我拿两幅跟你换!″艾青却笑着说:“20幅也不换。"艾青走后,白石老人闷闷不乐,夜里,齐良迟先生竟发现父亲齐白石在书房里描红练书法。此时的齐白石已经盛名于世,为什么看了艾青带来的画作如此反常?艾青带来的是哪位名家的杰作呢?原来,艾青带来的是齐白石中年时期的作品。齐白石拿起放大镜,认真鉴赏后,他发现了问题,自己当下的画有点飘了,没有以前那么认真、生动了,这是退步了。齐白石想留下那幅作品,时时提酲自己,于是,他对艾青说:"我拿两幅跟你换!″艾青知道老友已经清楚他的意思,于是,他笑着摇头:"20幅也不换。”

白石老人对弟子说:“赞赏听多了,容易飘飘然,很多人说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自己也信以为真了,我要重新练习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f9a0187127f554e32aeebfad9749efe6.png

《寂寞之道》印章         齐白石作

齐白石将绘画视为"寂寞之道",这是他一生恪守的信条和成功的秘诀。他坚持每天作画,而且还有数量要求,假如当天画得不够,第二天一定要补上,直到90岁时还坚持这样的习惯。

(三),勇于创新的精神。

齐白石先生早年是个木匠,他靠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家的长处,改娈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加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正是由于齐白石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突破,才能成为一位根基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中的艺术大师和世界文化名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6288c5e92b08a2bee0516090d2880aaf.png

《祖国万岁》 齐白石作

白石老人曾说:"画家不要以能诵古人姓名多为学识,不要(以)善道今人短处多为己长。总而言之,要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虽不得人欢誉,亦可得人诽骂,自不凡庸。”白石老人主张画家一定要有真工实学,”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富有创造性,反对陈陈相因的老套。当然也反对浮夸,他说:“画得好不好,不求人知而人自知。”常用创新的精神来鼓励他的学生。在题李苦禅的画中说道: 布局心既小,下笔胆要大。

世人如要骂,吾贤休吓怕。

以上是我对白石艺术与白石精神的一点粗浅的认识。最后用白石老人的两句话作为结束语吧:

第一句: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

第二句: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97395f37211b4e8ff720dba3563d424d.png

《枇杷图》 齐白石

​2024年5月6日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志学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