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志学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王志学:与大师为邻以自然为师

2012-12-29 15:28:5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幽芳(1995)

        充溢墨香的海天楼里,目之所及皆是一幅幅山水花鸟的写意丹青,画卷中呈现出浑厚的大写意风格,大胆、放松、自由、酣畅淋漓。从局部看,又显出一种细致严谨、密能透风的笔意来,充满了艺术的真实与鲜活、灵动与才情。这些作品都出自画室主人之手,他就是当代著名青年国画家王志学先生。在王志学做完每日必修的临帖练腕书画课后,记者得缘与他谈起了30多年来的绘画历程。

  缘起《芥子园画谱》

  每当有人问起王志学学画历程时,他总是会先讲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1976年夏,上初三的王志学,放假到河北省三河县拉石子儿。有一天中午,他在一个小饭馆吃饭,墙上名为《毛竹丰收》和《红梅赞》的两张画吸引了他。一打听才知道,画作出自老先生刘永增之手,刘先生曾在荣宝斋修补古旧字画。第二个星期天,王志学不顾天雨路滑,怀里揣着画,徒步从家里走了20多里路,来找刘先生。刘先生见到浑身湿透的王志学,非常感动,拿出自己保存了很久的《芥子园画谱》和《吴昌硕画辑》说:“学画要从这儿开始。”

  跟随刘老先生学艺的过程中,王志学开始知道了八大山人、虚谷、石涛、徐渭这些大画家和他们的作品。 《芥子园画谱》可谓是我国画界的经典教程,齐白石专心描摹《图谱》为日后的卓越成就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无巧不成书,齐白石老先生的“高足”卢光照先生的关门弟子、著名青年画家王志学也正是从《芥子园画谱》开始正式接触绘画的。

  从这一简单而感人的故事开始,王志学此后数十年如一日沉浸于艺术创作中。师从名家习画艺由刘老先生带入绘画艺术圣殿之后,王志学又幸运地获得了无数名师的指导与点拨。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志学被擅长画鹿的陈雄立教授看中,向他传授了许多中国画基本知识,王志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世界。上个世纪90年代初,王志学调到北京市政府机关工作,家也搬到曾居住着萧劳、王遐举、董寿平、端木蕻良、尹瘦石、管桦、卢光照等众多书画名家的小区内。与他们朝夕相处一段时间后,王志学与众多名家有了深厚交情。后来,经尹瘦石先生引荐,当代中国花鸟画大师卢光照先生觉得他“孺子可教”,破例收王志学为关门弟子并对其悉心点化,常常在王志学作品上题诗、题词给予鼓励,对王志学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

  卢光照还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画画是一门综合艺术,不能为画而画,要不断加强画外的学识、修养,让作品的格调达到更高的层次。画中国画的人可不少,画到一定程度后,就要比画外的功夫了。白石老人的学问是极深的,从老人的诗、书、画、印中都能体现出这一点。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它既要对景写生,又要用‘心’去画,把看到的物象变成自己心里的感悟再表现出来,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一幅画格调的高低是画家本人学识与道德修养高低的具体体现。”

  老师的话掷地有声,王志学铭记在心。作画写生之余,王志学涉猎广泛,不仅大量阅读八大山人、石涛、李苦禅等大师的理论书籍,还广泛涉猎黑格尔、叔本华、卢梭、尼采等外国著名美学、哲学家的论著。他常常沉醉于历代大师的画集,领悟中国古典艺术的精髓和中国笔墨的精神。

寒林集禽图(1989)

  名师出高徒,在众多大师的关怀下,王志学的艺术修为突飞猛进,再加上高要求的历练,这一切使他成了近年来中国画坛最活跃的青年画家之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王志学的画作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恩师对他的影响,亦能明显地识别出这绝非单纯的描摹。他在吸收了诸位大师的艺术养分后开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奇葩。他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办过画展,获得了专家很高的评价。

  王志学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画展时,一位声名赫赫的画界前辈看了他的作品后赞赏有加:“现在很多人都是在屋子里凭想象画画,王志学的作品来自于现实……跳出了传统的花鸟画语言,他画的就是他自己。”

  画雄鸡以明志了解了王志学的作品后,会发现他以鸡为素材的画作十分常见,中华世纪坛曾经展出过他50多幅以鸡为主题的画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两幅巨著《百鸡图卷》,用几张六尺宣纸拼贴而成。在他的作品中,只只雄鸡引颈展翅,居高雄立,仿佛就要从白净宣纸上跃然而出,令人赞叹。他对雄鸡进行了人格化的描绘,展示了他们勇敢、护幼等诸多美德。

  王志学为什么嗜好画鸡呢?这还得从他幼时说起。王志学出生在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大邓各庄村,村边是纽带般的大运河。这里出了不少文化名人,像浩然、刘绍棠、刘白羽、欧阳中石等都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王志学从小受他们影响,喜欢写写画画。

  王志学家境贫寒,身体也不好,经常患病。家里惟一的收入就是卖鸡蛋得来的钱,母亲用这点钱为他看病买药。辛勤的母鸡成了王志学的“救命恩人”,也自然成为他喜欢描绘的对象。满怀着感恩之情,他用铅笔、粉笔、木棍等,在书本、墙上、地上涂抹,一只只惟妙惟肖的小鸡使王志学获得了“小画家”的美誉,左邻右舍、村里村外,新房落成、新添家具、新婚志喜等,人们都爱请王志学画鸡。现在,画鸡成为王志学最擅长的题材。

  他曾经到平谷一个小山村写生,这个村位于三省交界处,一只鸡打鸣,三个省的人都要起来开始劳作。这里像一片“世外桃源”,让王志学向往不已。他感觉有一种强烈的情绪在笔端流淌,一只只鸡在宣纸上舞蹈,跳跃,奔腾,欢呼……于是就有了《鸡鸣三省》、《世外桃源》、《百鸡图》等作品。

  鸡对于王志学而言,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画面形象,而成为表达他内心世界的标志性符号,是他对纯真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对于笔下雄鸡所代表的精神,他有一个在传统的“鸡有五德”的说法上再加上“一德”的“六德说”,他认为:“鸡身上的许多美德都是人应该具备的:鸡有五德,首冠戴文也,足博距武也,敌在前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武、勇、仁、信,人一旦具备了这五种美德,也就有了崇高的人品。另外,鸡还有另一种美德,叫做知恩图报义也。我现在画鸡时,都题上鸡有六德。”

  王志学在作画,更在修炼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王志学交往过的人,都说他对同事、朋友、老师、家人热情似火,有求必应;他艺术成就斐然,却为人谦逊低调;他身处首都北京,却心静似水,对名利淡然处之。

  中国有一句名言“厚德载物”,只有道德的力量才能使一个人真正强大起来。

南阳公主祠(2002)

  他在师从的那些老艺术家身上,不仅学到了画画的基本技法,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他认为,不管是搞艺术还是干其它工作,关键是把“人”做好。人品高了,你的画品才会高,你的道德修养才会高,才能取得成绩。齐白石说:“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王志学认为,他自己的人生观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忠诚”,对自己国家的忠诚,对他人的忠诚,对自己事业的忠诚,对艺术理想的忠诚。正是“忠诚”这两个字促使他坚持每天挥毫作画,每天清晨临帖练腕,也使他充满了特有的韧性和毅力,炼出了他艺术的底气和大气。

  法乎自然寻超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中的这句话对于王志学来说,是一句践行了30多年的箴言。除了教他作画的恩师们外,王志学还有另外一位师从多年的老师,那就是大自然。

  王志学对于自然之美崇尚之至,他一直坚持写生,对大自然无限生机与美的体悟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使他能够一直保持着对自我的超越,对本我的回归,对超我的追寻。

  王志学的节假日大多用在了创作上,在朋友圈中广为人知。每逢休假他就挎着行囊,背着画夹和干粮,去大自然中摄取万物精魂。西藏的布达拉宫、唐古拉雪山、敦煌莫高窟、泰山、华山、张家界……祖国的名山大川,大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一次旅行写生对他而言,就是一次新生般的历程。

  问及现在去得最多的地方时,“应该是河北的苍岩山了,”他答道:“对我而言,那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究竟去了苍岩山多少次,连王志学自己也数不清了。远离热闹繁杂的都市,形只影单地漫步在山道林间,静雅替代了喧嚣,孤寂替代了繁华,但是“每当此时,空灵与高远充溢心中,艺术创作的冲动也在胸口涌起。”

  苍岩山的残垣断壁,古寺白檀,还有回味悠长的动人传说,一并走进王志学的灵魂深处,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化作他创作的素材。与此相关的写生作品早已成千上万。

  给王志学最大触动的还是苍岩山上的古檀和古柏,这些历经千年沧桑的生命从来都不会屈服。太行山的岩体坚硬如钢似铁,这些树却能在此落地生根,用粗硕的裸根抓住岩石,将身躯扭作几个弯,如磐龙似虬螭。那些曾遭过雷击的的枝桠仍竭力伸出枝干,总是追着初升的太阳,朝着东方延伸、生长,充满了悲怆与残缺的美,这是他在苍岩山的古树上体会到的一种苍劲和坚韧。这已经远非几株单纯的古树,而成为了人的精神、树与人的相互融合。

山石矗立溪水滔滔(2002)

  在这里,王志学体会到了“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苍岩山素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惟苍岩”之美誉,《太行群峰惟苍岩》也是王志学的代表作。整个画面很饱满,通过墨的变化,让人感觉到了苍岩山的节奏和力度。“山是画的主体,像天地间立着的河北汉子,风骨如铁,气魄如山,中间有寺庙和农舍隐约闪现,也有苍松翠柏,万丈危桥,还有白云飞瀑,既大胆自由,又细致入微,确是精品佳作。王志学把苍岩山的精魂抓来了。”一位评论家如是评论。

  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画展时,有两幅关于苍岩山的大画,其长度分别为15米和20米,宽均为55厘米。这是王志学的写生精品,每一幅都用去了他一个黄金周的长假。那幅《苍岩山胜境图》,以苍山书院开卷,接着是书院午荫、苍苔碧藓铺险石和林深处处听幽琴,把主要景点融入卷面,配以古柏檀林,曲径通幽,显得胸有成竹,也很灵动和鲜活。整幅作品结构精严舒展,生动简朴,笔墨以线为主,运断有力,渲染丰厚,气势如虹,自成一格。著名作家、诗人、画家管桦在上面写了《题王志学苍岩山写生图卷》的跋,更是大赞王志学“图山河之灵气以养性,写花鸟之神以悦情”。

  上下求索为丹青对画道的钟情之至,使王志学一直不懈努力着。现在,他比以前更忙了。写生、作画、办画展,同时又将自己关于人生和艺术的诸多感悟编缀成册,出了几本散文集,充满了灵性与才情,睿智而通透。

  有人惊叹王志学进步神速,有人更是预言他将成为中国山水画界的一座“苍岩山”。而他喜欢用自己所作的一幅《水墨葡萄》长卷来明志,认为自己现在很像是画作中的水墨葡萄,“人到中年,厚积薄发,看事很通透、明晰。”他时常拿先师卢光照赠他的一首诗来勉励自己“曲高和寡事寻常,时人不解不心伤。我自画我心自乐,不作东施效颦娘。”

  还是作家、诗人管桦先生评价得好:“志学知道,要跋涉的艺术道路还很悠远,还要备尝艰苦。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他将无止息地跨步人生海岸、山峦大地,从迈进的已知的艺术殿堂,向上攀登,进入未知的艺术世界。”

  大师卢光照先生给王志学的画室题名为“海天楼”,大概也就是想让他能够在艺术上和胸怀上永远以沧海和长空为鉴,有容乃大而包容万千,不甘现状更锐意进取。

  王志学对国画艺术精进的追求永无止尽,正如他对自己人格品性的历练一样,一直要毫不懈怠地继续下去。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志学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